猛K劇本 巧心妝扮 重拾信心 阿公阿嬤舞台劇 戲夢人生自己演  


猛K劇本 巧心妝扮 重拾信心 阿公阿嬤舞台劇 戲夢人生自己演
【中國時報╱蘇瑋璇/北縣報導】


  十五位高齡六十多歲的阿公、阿嬤,每周在社區大學課堂中分享人生故事。學期末了,老師鄭美里靈機一動,將阿公、阿嬤一學期來講述的童年、戀愛、婚姻故事改編成舞台劇,阿公、阿嬤自己就是最佳男女主角。透過演戲,阿公、阿嬤重新回顧人生,爬滿皺紋的臉龐也重新浮現自信的微笑。

 

(繼續閱讀)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東漢.JPG 

 

Inspired by Lausanne
談廣藝愛樂的緣起
文/黃東漢

對於舞台表演者來說,每一場的演出都是在嘗試著用特定的形式,藉由特定的媒介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對於音樂家來說,也是如此;不論這個媒介是小提琴、鋼琴抑或是自己的聲帶,我們的樂器一直都扮演著和這世界溝通的媒介,也進而讓我們得以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然而,這樣媒介卻也有可能是所有樂器的加總:一個管弦樂團。

當廣藝基金會的楊執行長提出成立樂團的構想時,我還真有點不敢置信,maybe it’s too good too be true!! 成立一個樂團是何其重大的責任,但一個樂團可以承載的期許和夢想卻也可以無限的延伸,我當下的反應是:Sure, why not??的確,又有什麼樣的媒介,其力道和震撼力可以和一個管弦樂團匹敵?面對總是充滿大膽與創新的巧思、衝力絕對不亞於年輕人的楊執行長,這絕對是一個值得奮力一搏的構想。

這也讓我想起2003年在瑞士的洛桑音樂節(Lausanne Festival ),聽到讓人一輩子難忘的演出,由指揮家Claudio Abbado集合了全歐洲最頂尖的青年演奏家所組成的樂團;不同於一般的職業樂團,他們的音樂傳達出特有的熱情以及感染力,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感受到演奏者對音樂的一種最純真的熱愛。

所以,我想藉由楊執行長這樣的構想,也讓我們得以集合在台灣最有潛力的青年演奏家們,讓他們在這個舞台上發光、發熱,並激發出最動人樂章;而藉由樂團做為媒介,我們也能夠將作音樂帶給我們愉悅和希望傳遞出去;另外,我們也可讓這些音樂家們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最頂尖的演奏家合作,諸如這次音樂會和我們合作的小提琴獨奏:來自歐洲首屈一指的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的樂團首席Alexey Bruni。所以朋友們,讓我們引頸期盼廣藝愛樂管弦樂團的誕生吧!

演出曲目

王倩婷:《舞動四季》藍海到雲端~廣達四季風情畫 Orchestral Suite “Rock Four Seasons for Quanta”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德弗乍克:《新世界交響曲》

布魯尼,小提琴獨奏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時間:18:30
地點:廣藝廳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記者陳思嫻/台北報導】

  「紙風車319兒童藝術工程」,已走遍全台將近250個鄉鎮,去年,一名全家便利商店員工駱炳銓,向主管提出「商品1元捐」贊助319藝術工程的構想,竟促成紙風車與全家便利商店結合,發起「全家紙風車1元捐」活動,紙風車基金會表示,活動所得將提供紙風車踏上6個偏遠鄉鎮,繼續為孩童演出帶來歡笑。

       
 

夏日爵士戶外派對,王若琳、史茵茵開唱
【藝流網 ╱Ivy】

  夏日爵士派對舉辦至今堂堂邁入第八年,2010年除了四檔廳內演出,並將重現去年爵士樂迷齊聚瘋狂搖擺的盛況,八月20-21日舉辦夏日爵士戶外派對,邀請樂迷免費共度熱情洋溢的爵士之夜。

  今年夏日爵士戶外派對,邀請知名爵士女伶王若琳與劇場美聲史茵茵現場獻唱,為觀眾帶來慵懶清涼的Bossa Nova,國內一流爵士好手也將共襄盛舉,如鼓王黃瑞豐、薩克斯風手董舜文、小號手魏廣晧、鋼琴手彭郁雯、鋼琴手呂聖斐、吉他手莊智淵、低音大提琴手山田洋平等人。

 

其他要聞: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台北報導】

  想要嚐嚐流浪的滋味嗎?雲門舞集助你圓夢。六年來持續鼓勵年輕人到海外流浪擴大視野的雲門舞集,今年再度廣徵流浪者,七月十五日前截止申請,獲選者將獲來回機票及最高15萬元的補助,在2011年間進行為期兩個月的亞洲自助旅行。

  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六年有成,至今已資助了五十三位流浪者前往亞洲各國。雲門表示,有人選擇單一定點,進行深度探索;也有以移動的方式,走過大小城市,體驗各種文化。以往申請旅行的國家以中國、日本和印度最受青睞,近年來開始有流浪者前往土耳其、敘利亞等較為陌生的西亞地區。

 

   
 

套裝舞台劇 雲林10鄉鎮市巡演

【中國時報 ╱記者周麗蘭/雲林報導】

  三年前,文化處整合縣內特色表演團體到偏遠村落演出,重現早期廟口文化,五十場古早味的演出叫好又叫座,今年再整合舞蹈、音樂、戲劇、民俗四大演藝團體,成為四幕戲的套裝舞台劇,十日起巡迴林內等十鄉鎮市演出。

  今年入選演出的有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旭陽民俗車鼓劇團、褒忠鄉大(廓)花鼓文化促進會、西螺鎮七崁武術文化發展協會、順武堂功夫特技團、布家龍獅舞藝團、雲林縣濁水溪聖龍團、咚咚舞蹈社、北港太子聯誼會、斗南玄池宮、視障歌手張振華等十一個民俗技藝團體,將出動一百四十名演員。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jpg


文  | 沈雕龍

時間:2010/05/30(日)19:30
地點:柏林國家歌劇院

演出:
富契庫(Jean Paul Fouchécourt)/男高音,柯翠娜(Magdalena Kožená)/次女高音,拉斯卡羅(Juanita Lascarro)/女高音等眾多聲樂家,戴爾.都辛(Dale Duesing)/導演,賽門.拉圖(Simon Rattle)指揮柏林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Staatskapelle Berlin)

曲目:
夏布里耶歌劇《星星》

《星星》(L'étoile)是法國作曲家夏布里耶(Emmanuel Chabrier, 1841-1894)1877年的一部「輕喜歌劇」(opéra bouffe)作品。這種由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 1819-1880)從十九世紀中發展起來的「輕喜歌劇」,和當時並存的「喜歌劇」(opéra comique)最大的不同在於,「輕喜歌劇」強調幽默與逗趣,有時接近鬧劇(farce),劇情中不時諧擬當代的音樂與文學,或是諷刺挖苦當時的政治事件,而「喜歌劇」雖然以民間通俗題材為主題,劇情卻不見得是「喜劇」。最好的例子大概是1875年比才的「喜歌劇」《卡門》(Carmen),結局中唐荷西殺死了卡門,沒有人笑得出來。

《星星》的劇情是這樣開始的:國王奧夫(Ouf)想要照慣例在他生日當天處決一個人來娛樂大眾,可是沒有現成的人選,所以國王隱藏自己的身份混入人群中,蓄意等著被冒犯好有理由嫁禍於人,最後街頭小販拉莒利(Lazuli)變成這個替死鬼。然而就在要行刺穿之刑之際,國王的占星師希洛可(Siroco)緊急告知國王,拉莒利與國王兩人的星象相連,國王會在拉莒利死去的二十四小時後也丟掉性命;此外,國王的遺囑中,占星師只能比自己多活一個小時。這下子,被害者、加害者與幫凶的壽命相連,突然間,拉莒利被還想要活久一點的國王與占星師兩人奉為上賓;另一方面,拉莒利卻與國王的未婚妻陷入情網……一場糾葛與嬉鬧於是開始。

為了製造笑果,在這部歌劇中安插了許多言外之意的台詞,對一個非這個文化圈或是非當時代的人而言,這些文字遊戲的成效其實有限。但是作為一個觀眾還是可以感覺到這些效果,因為台上的歌者同時必須也是演員,展現出表演藝術在現場勝過文字藝術的感染力,尤其在非演唱的口白部份,歌者變成喜劇演員,在語氣和臉部表情可以極盡誇張之能事,想辦法滑天下之大稽。音樂雖然也可以描述喜劇,但是總是在感性的片刻更勝一籌。拉圖在歌劇樂池裡指揮,觀眾只能看到他捲曲的頭髮和偶爾高舉的雙手。每到音樂為主的片段,大概可以感覺出來拉圖搖擺著身體驅使樂團能夠表現出音樂最佳的效果。不過,幽默實在不是音樂的專長,也許作曲家諧擬一段來自於別的樂曲的旋律,聽懂的人能夠會心一笑,但是要人能夠「噗哧」一聲笑得顫動,可能還是得靠文字或是戲劇等其它藝術。

一道聆聽這部歌劇的M君說,樂團演奏得太慢了,不符合「輕喜歌劇」的速度,我反問他怎麼知道「輕喜歌劇」的速度到底該要多快才是「輕喜歌劇該有的速度」?當初十九世紀這部歌劇演出時又是多快?他也只能回答:「這是他對這一類歌劇的印象和感覺。」我思考良久,試著要解釋M君的這個印象。也許可以說:音樂一般性的功能在於直觀地喚起人類感情的共鳴,人性中的「幽默」其實比較不屬於這樣的範疇,而是一種屬於智性、邏輯的矛盾。音樂要直觀地聽起來滑稽,引人發噱,其實沒有很多方法,其中一個就是讓速度過快,請大家想像一下唱盤、錄音帶快轉的效果。由此可證,拉圖的確可以再指揮地快一點。

※推薦聆聽曲目〈小星星啊!〉,可由以下YouTube連結欣賞: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JPG

文  | 劉聖文

時間:2010/06/20(日)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演出:
堤剛/大提琴獨奏,菊地知也&山本祐之介&簡荿玄/大提琴協奏

曲目:
莫札特:歌劇《費加洛婚禮》序曲(改編給四把大提琴)
包佩:雙大提琴組曲
巴赫: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柴科夫斯基:《洛可可變奏曲》(由三把大提琴伴奏)
海頓: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由三把大提琴伴奏)

堤剛三年前初次來台時,國家音樂廳只開放了二樓的座位,觀眾多是大提琴界的行內人。此次開放了兩層樓,無論是大師班的報名或是音樂會的票卷都急速銷售一空,可見得國人對於堤剛上次來台的感動記憶猶新!相信有不少觀眾是衝著此次的曲目而購票的。的確,膾炙人口的《洛可可變奏曲》以及海頓的C大調協奏曲,由三把大提琴來取代樂團,會是什麼樣的效果呢?與堤剛一同前來兩位日本大提琴家菊地知也、山本祐之介,以及國內知名的大提琴家簡荿玄老師,在沒有鋼琴的襯托下,演出了一場極為難得的大提琴饗宴。

由四把大提琴演奏莫札特《費加洛婚禮》序曲,揭開了音樂會的序幕。擔任第一大提琴的菊地知也,有明亮的音色與極佳的高音技巧,尤其是經過改編的管弦樂曲,第一部需要演奏比平常還要艱難的高音,雖然他的音色在剛開始時明顯比其餘三位要尖銳,但在很短時間內,四位演奏家就將音色融合起來。

接下來的包佩雙大提琴組曲,作品16,是極少被演出的曲目,由山本與菊地兩位分別擔任第一、第二部。包佩的曲子向來以技巧艱難聞名,一直是令大提琴家們聞之膽怯的,這也是整晚最使人提心吊膽的演奏。山本的高音技巧不及菊地精湛,然而當大部分的精神都用於「把音完整拉出來」時,音色、樂句與詮釋就難免被犧牲了。上半場最後一首是由堤剛演奏的巴赫G大調無伴奏組曲,或許是連日大師班的疲累,運弓有些不順,但無論是音色或樂曲結構方面都展現了大師級的寬廣度,也加了些令人驚豔的裝飾音,頗為動人。

大家所期盼的海頓協奏曲及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變奏曲》,是下半場的重頭戲;由三把大提琴所組成的「樂團」,真的可以表現出不同樂器的多樣色彩嗎?先登場的海頓,三把大提琴的聲音雖然和諧,果不其然缺少了一些樂器間自然的層次感。而其中負責低音聲部的山本,未能顧及整體的音量平衡,使得整體聽起來十分厚重,大師反而花了更多力氣去抗衡。在《洛可可變奏曲》裡,大師展現了連續斷弓的技巧,可惜並不是每次都成功,整體演出也有些急促。將樂團改為三把大提琴的嘗試固然有趣,是否成功便見仁見智,筆者本身並無特別偏好;然而這樣的曲目,卻可以挑戰國人的聽覺習性,是有極大價值的。筆者期待未來有更多如此有意思的音樂會呈現。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x.jpg

文 │孫家璁

時間:2010/06/15(二)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演出:
約夏.貝爾/小提琴&指揮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

曲目:
貝多芬:《柯里奧蘭》序曲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4、貝多芬: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作品92


樂團開始有固定的全職指揮,在古典音樂的發展史上,大概出現於19世紀以後。在那之前,由於樂曲的規模及樂團的編制不像現在這麼龐大,指揮的工作常常是由首席小提琴手來兼任。然而進入古典後期乃至於浪漫前期,管弦音樂的複雜度與日俱增,指揮的重要性也就隨之而起,並慢慢發展成為在器樂演奏之外,另一個音樂表演上的專業技能。

小提琴名家約夏.貝爾(Joshua Bell)及來自於英國的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6月15日於國家音樂廳帶來了一場很有意思的表演。他們仿照早期不設指揮的演奏方式,由貝爾擔任首席小提琴手並行指揮之責,帶領樂團演出兩首貝多芬的作品──《柯里奧蘭序曲》、第七號交響曲,及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首先,這三首音樂都可歸類在浪漫時期,以不設指揮的方式演奏,大大挑戰著團員彼此間的默契與合作;再者以客席獨奏家來擔任首席小提琴手並指揮樂團演出,更加深了演奏上的難度。

音樂會以《柯里奧蘭序曲》拉開序幕,在曲式結構上,這或許是當晚曲目中最適合以無指揮方式演出的樂曲,而貝爾及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也帶來了相當精彩的演出,絲毫不遜於一般設有常任指揮的表演團體。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成立於上個世紀的60年代,在創始人馬利納爵士(Sir Neville Marriner)的帶領下,不論在演出及錄音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但他們其實並不是一個如奧菲斯室內樂團(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那樣專以不設指揮來演出的團體,因此這次以如此「不尋常」的方式來作表演,所展現出來的高水準,實在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浪漫時期最重要的小提琴創作之一,同時也是一首兼具優美旋律及豐富內涵的曲目。貝爾的演奏,在技巧上表現的讓人激賞──不論是在協奏曲或安可的魏奧當(Henri Vieuxtemps)的《洋基歌》都是如此。協奏曲第一樂章的華彩樂段使用的是自己編寫的版本,在風格上完全掌握了樂曲行進的氣氛,不但帶給聽眾驚喜,也絲毫沒有破壞音樂的完整性。然而第三樂章在快版部份的演奏卻讓人感覺到稍許的不安,以平常再快一點的節奏來作呈現,雖然充分的顯露出了獨奏者優異的琴技以及增加了樂曲的華麗及刺激,但卻犧牲了結構上在內聲部間的對位及平衡,也不免讓人在心中出現疑問:如果設有指揮,他(她)會允許用這樣的速度來表現嗎?

下半場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堪稱是當晚演出的最高潮。素有「酒神交響曲」之稱的貝七,即便是有指揮帶領的樂團,都是很難被征服的曲目。貝爾及聖馬丁的演奏,不論在技術及詮釋上都掌握得宜,尤其在終曲樂章將音樂中那種狂放不羈的曲風充分的給表現了出來。對聽眾來說,透過團員間彼此用肢體及眼神交會的溝通方式,聲部間的關係也因著視覺上的影響而感覺更加的密實與緊湊,這恐怕是設有指揮的樂團,所無法展現出的獨有魅力。

究竟有指揮或沒有指揮的演奏,何者為佳?在這晚的演出之後,或許又是個讓人費思量的問題。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藝合唱團  廣達海選

線上報名,請回覆此文章,並附註

1.姓名 / 2.工號 / 3.分機 / 4.自選曲目

合唱團EDM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廣藝合唱團 成立辦法 

  

成立宗旨

一、以歌會友,培養公司內部音樂風氣;

二、交流互動,促進公司內部和諧氣氛。

 

對象

廣達及關係企業員工

 

主要活動內容

一、以甄試方式招收團員;

二、每週四晚上練唱一次;

三、同仁互動交流、聯誼;

四、參與內部與外部表演活動。

 

「廣藝合唱團」管理辦法

 

●費用

年費新台幣300元整

 

●會員資格

一、 甄選通過並完成年費繳交手續者即成為「廣藝合唱團」,
      一年期滿後六十日內未繳納次年會費,視同自動放棄會員資格。

二、會員得於會期中退出本會,但已繳納之年費及各項費用均不予退還。

三、對會員違反「廣藝合唱團」成立宗旨或損害「廣藝合唱團」形象之重大行為,得經

      廣藝基金會之決議,停止其會員資格。停權之會員已繳納之年費及各項費用均不予退還。

四、廣藝基金會保有審查會員資格之最終權利。

五、本辦法由廣藝基金會同意後生效並執行,修改時亦同。

六、本辦法未盡事宜,由廣藝基金會不定期公布之。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朋友大家好,從本週開始,本部落格將同步轉載每期廣藝電子報「當週最IN」藝文新聞。大家可以透過本部落格得知本週在Facebook上最多人關注的藝文焦點,讓你也能隨時Update每週最Hot藝文資訊!

 

以下是本週(6/29~7/06)最IN藝文新聞

 

文化新台北-台灣本土蛻變 明華園 以創新征服彼岸年輕人

【旺報/記者黃奕瀠/專題報導】

以台語為基礎的台灣歌仔戲和布袋戲,在大陸有一群粉絲,他們遠從千里趕赴這些台灣本土文化於大陸難得的演出或展覽,聲勢浩大。他們或許聽不懂台語,但他們迷上了這些創新的傳統文化。

「一年之中,唯有這一天我會回復女兒身。」孫翠鳳以小生裝扮聞名,但在明華園長陳勝福要求下,每年端午節皆會表演白蛇傳,「打回原形」。今年端午節,明華園在可容納2萬5千名觀眾的上海虹口足球體育場演出《超炫白蛇傳》,為台北文化周系列表演打響第一炮。來自大陸各地的數百名明華園戲迷穿著孫翠鳳最愛的粉紅色衣服,坐在最靠近舞台區位的「搖滾區」,隨時為偶像歡呼。

台北文化周開幕記者會當天,數十名孫翠鳳的戲迷包圍世紀廣場,揮舞著標語,期待孫翠鳳出場,報以熱情歡呼。每當孫翠鳳和明華園的名字被提起,戲迷們便尖叫「女神」,讓在場台灣記者側目:「這是誰動員的啦啦隊?」眾人似乎不大相信這個台灣歌仔戲班在這裡有粉絲、有市場,然而,這數十人確實為孫翠鳳的戲迷,遠從哈爾濱、貴州甚至新加坡前來支持明華園。


國家音樂廳傳「魅音」 元兇找到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台北國家音樂廳近年晚間演出時,每到八點出頭,廳內常莫名傳出巨響,過去都認為是屋頂老舊、熱脹冷縮所致,兩廳院日前邀華裔法籍的建築聲學名家徐亞英會勘,發現元兇並非屋頂。

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指出,兩廳院建造至今已廿三年,計畫在二○一三年大幅整修,音樂廳採隔一、兩個月間續整修,戲劇院休館八個月,聽聞擔任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聲學設計的徐亞英來台,趕緊邀他也幫音樂廳把脈。兩廳院副藝術總監邱瑗笑說,諸如「歌劇魅影」等怪聲影往往起於劇院的老化,兩廳院這次有如抓「魅影」。

國家音樂廳向來被公認國內最佳,但二○○七年起,聽眾發現,在晚間八時至八時廿分間,廳內某處就會發出「砰」聲,彷彿有人大力開門或踩踏。日前五嶋龍小提琴音樂會、國王歌手演唱會,巨響就分別在八點十分及五分發生。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