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廣藝人物誌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chris.jpg  

 

廣藝劇場作品第一號  李泰祥經典歌曲音樂劇
美麗的錯誤》之這樣的卡司您不能再錯過了
第一女主角繆斯女神【空靈美聲─許景淳】篇

「天頂的月娘啊~你咁有在聽?」提到許景淳,想必五、六年級生對她超級熟悉,而七、八年級生對她也並不陌生,有樂評家說:「許景淳是台灣跨世紀最美麗的聲音,她的聲音清亮婉約、神秘遼闊,豐富的表情張力和情感的嗓音,聽見她有如看見台灣美麗的山水」。

 除了豐富的世界級演唱及得獎經歷之外,景淳更是一個喜歡嚐試及挑戰的人。在自己企畫主持的電台節目中,她用誠心用真情,分享了無數專家、作家及藝術工作者的生活故事,開拓聽眾視野的同時,更開拓了她的人生。不但參與音樂創作,更在舞蹈、戲劇等不同領域中,藉著實驗性合作突破極限。

 身為音樂大師李泰祥的嫡傳女弟子之一的她今年受邀演出廣藝基金會【廣藝劇場】作品第一號《美麗的錯誤》李泰祥經典歌曲音樂劇,將站上臺北藝術節的舞台。對舞台劇早已不陌生的她,卻為這次扮演劇中暗喻恩師李泰祥的這位音樂家,生命中「靈感泉源:繆斯女神」感到戰戰競競。除了演技上的挑戰外,劇中更要演唱〈橄欖樹〉、〈答案〉、〈今年的湖畔會很冷〉、〈你是我所有的回憶〉等四首,高難度又高知名度的李大師重要作品。

 在還沒欣賞到繆斯女神之前,我們先來回味一下許景淳具有撫慰人心力量的優美嗓音,也是她的成名曲之一〈玫瑰人生〉。

 

備註:繆斯女神

在希臘神話裡,奥林匹斯山上有九位美麗而智慧的少女,她們是萬神之主宙斯和記憶女神的女兒,傳説中女神美不可方物,源于對自然的崇尚,由植物及花中獲得無限美的靈感。九位女神各司其職,分司愛神、智慧、音樂、詩歌、戲劇、舞蹈、哲理、天文、數學等,人們統稱之為繆斯女神。繆斯女神各個國色天香,才華洋溢,是歷代兿術家,尤其是詩人所崇拜的偶像。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泰祥ge.jpg
浪漫不羈是他的名字,風流倜儻是他的宿命。追求愛情的美好,總遠比追尋音樂的成就,來得重要。

你可以說李泰祥是:音樂學院的壞學生、浪漫衝動的多情浪子、天馬行空的音樂頑童、實驗音樂的實踐家、能量十足的創作天才。因為天生反骨的叛逆氣質,在古典音樂界異軍突起,積極呈現台灣時代文化風貌的發展風潮,開啟台灣流行音樂的蓬勃年代。《橄欖樹》、《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告別》、《一條日光的大道上》紅遍亞洲,同時也登上藝術殿堂。

李泰祥以獨樹一格的創作能量,實現台灣首部結合實驗、古典、現代、劇場的跨界合作《棋王》。最後,他落腳在原住民音樂世界的一種注目,創作《神曲》等曲目。華人現代樂壇大師李泰祥,一個你不能不知道的名字。也許,他的歌,他潛藏其中的生命力,早已觸摸到你。

告訴你一個關於浪漫才子李泰祥的小故事:

一堂盛夏午後的音樂課,
一位懷抱著滿腔對音樂及教學熱忱的年輕老師,
一群還未體會人生中掙扎痛苦平靜激情異起無為豐盛的少年們,
一道巨大的白色閃電正正地打在兩棟大樓中間,
一場突如其來的滂沱雷雨。

學生們趕緊把門窗關緊,以免雨水浸濕書本和身體,
年輕老師卻說:走廊邊的門窗別關。只消關上另一側的就好。
語畢。年輕老師走向一扇距離他最近的門,敞開著。

拿起小提琴,
小夜曲,在雨聲中響起,
莫札特、德弗札克、莫札特、貝多芬、海頓,
莫札特的片段重複數次。

雨下得澎湃,
琴聲比它更激昂。

急風把門吹得直撞門框,撞出一聲巨響,
喚醒了陶醉在樂聲裡的學生。
仍不減年輕老師以音樂和生命,與雷雨共奏的熱情。
說是熱情,也可以說是一種搏鬥的意志。
年輕老師的執著,牽引少年們走入思想的另一端。

雨停了,
握著小提琴的雙手終於鬆懈下來。
順勢滴落的雨水躺在地板上。年輕老師的半側身體
已然濕遍。表情仍然堅定瀟灑。

學生們,
臉上流下的是莫名感動的眼淚,
心中留下的除了一輩子的記憶,
對生命執著態度的體驗。
剩下的就是,浪漫。

口述:吳健(課堂中流下眼淚的學生之一)
撰稿:Aya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力州宣傳照.JPG 

「我太喜歡拍紀錄片這件事了,我喜歡觀看故事、喜歡記錄真實的事物。十多年來,透過鏡頭看過這麼多人和事,終究不出一個解釋:死制度與活人之間的拉扯。拍片,是透過影像提出議題,這些議題和人物也回過頭來,越過攝影機,在真實生活中影響了我。」

楊力州自己就是陳錫煌布袋戲的忠實粉絲,喜歡他們表演創新的手法,中西方文化的撞擊與交流,更喜歡團員之間直接不造作的相處模式,他們自然、真誠、坦白且精采的生命經歷,絕對不輸給舞台上一齣又一齣的戲碼。於是,決心要紀錄這一連串跨越世代、文化的動人故事。

楊力州出身藝術世家,父親是台灣藝術家楊敏郎,從小就愛畫畫,也以為未來也會成為藝術家。但他看到父親身為藝術家,處在台灣不佳藝術環境中的擔憂,於是他做了人生的第一個選擇,捨棄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精緻藝術的教學系統,而選擇進入輔大應用美術學系,接觸設計、影像等其他領域。也因此,開闊了他的創作路徑,開始了他的紀錄片生涯。

楊力州老是說「我很幸運」,在苦哈哈的紀錄片界,他奇蹟似地不虞匱乏,就算仍不免得兼拍商業廣告片貼補,終究沒像許多熱血青年「賣雞排去了」。他為眾多還對紀錄片有夢的同行組了工會,要給大家像樣的職業尊嚴。「至少,以後年輕人跟爸媽說要去拍紀錄片時,可以跟大人保證:我能養活自己。」

楊力州的作品一向充滿爭議,從第一部紀錄片《畢業紀念冊》,到2006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奇蹟的夏天》,到被質疑消費弱勢原住民的《水蜜桃阿嬤》,他的作品一方面擺脫紀錄片沉悶嚴肅的刻板印象,以感性與趣味的手法,讓觀眾覺得精采好看;另一方面,又勇於挖掘人們不敢逼視的赤裸情感與種種荒謬矛盾的社會制度,使得他的作品也帶著凌厲的批判性。

這次,楊力州以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為主題的紀錄片《紅盒子》計畫,打敗來自亞洲十多國四十多位導演,贏得由日本NHK、韓國KBS、新加坡國營電視台合辦的Asian Pitch影像贊助計畫,《紅盒子》今年八月在NHK電視台播映,陳錫煌的故事與台灣布袋戲之美因著這部影片,登上了國際舞台。

楊力州用獨特的眼光,關懷著已然弱勢的傳統常民文化,看著陳錫煌老師傅的劇團在世界巡迴演出得到的讚揚與榮耀,卻也不得不凝重地提出美麗的台灣傳統藝術文化,將由誰來繼承的疑問。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577.jpg 

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第「1」個兒子

 李天祿老師傅曾在《戲夢人生》一書中感嘆自己身世的淒涼,四代四姓,這樣傳宗接代的觀念與入贅習俗,開啟了李天祿傳奇的人生。也因為這樣,身為長子的陳錫煌因為父親入贅的關係而從母姓,於是,種下了他在布袋戲世家裡的原生命運。弟弟李傳燦成了李天祿老師傅一手創立的「亦宛然偶戲團」唯一正宗傳人,當然沒有豪門爭權奪利的過程,也沒有王子復仇的戲碼上演,陳錫煌只是安安靜靜的,開始思考自己的偶戲人生。

他想走自己的路。老師傅在承繼傳統多年之後,逐漸跨越語言的藩籬,以一種新的表演型式走向國際接軌的道路。

第「1」個融和現代戲劇元素的布袋戲大師

 幼年的陳錫煌大部分時間跟在父親李天祿身邊,邊看邊學,他雖然受到父親啟發,卻不固守傳統,從改變戲偶衣裳開始,極力為布袋戲尋求一條新的發展途徑,像傳統前擺短後擺長,經過他改良後,戲衣前長後短的偶操弄起來更得心應手。

向來接受新觀念的他,2006年與台北大稻埕偶戲館合作演出新編掌中戲《馬可?波羅》。那年,七十五歲的陳錫煌說,「戲如果沒有搬演下去,布袋戲的傳承就斷了」,所以他要做。現代劇場強調寫實,視覺效果多樣,再加上通俗化的口白,比較容易吸引觀眾。大量運用逗趣的肢體動作之外,連男女擁抱、親吻等動作都搬上戲台,他並不介意,「看尪仔相親」他說,「戲的創新也很有意思。」

一輩子投身於傳統,八十高齡的他還能用一種開放的心態來接受新鮮事物、吸收新奇元素;不僅如此,他自己還可以親身參與、積極推廣,這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2007年在國家劇院,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銳藝術家合作傳統藝術新編劇目《重別》,嘗試著把布袋戲與音樂、舞蹈、西方偶戲共同結合起來。這種比年輕人更加積極的開拓精神,是陳錫煌讓人折服的原因。

第「1」批進入校園從事傳統表演藝術傳習的布袋戲演師之一

2007年新聞報導:「布袋戲宗師李天祿傳人陳錫煌收徒」、「法國美女三跪九叩」。能夠想像的是,多年的各國表演以及陳錫煌老師傅獨樹一格的精湛技藝,吸引了不少對台灣偶戲文化心生嚮往的外籍人士。

從1984年開始,在父親李天祿的鼓勵下,陳錫煌與弟弟李傳燦、師兄弟林金煉、陳森露、李順發、楊財明等藝師,至莒光國小傳教布袋戲表演技藝,他們是全國最早進入校園,從事傳統表演藝術傳習的布袋戲演師,在全無資源的荒土上為布袋戲傳薪種下第一顆種子。

今年已經八十歲的他,身體依舊健朗,始終掛心著台灣的布袋戲文化,「一定要想辦法把它保留下來呀」他說,「如果說布袋戲學得好,就可以保送高中或大學,那麼大家都會搶著來學了。」陳錫煌道出他對台灣本土教育的期望,也點出台灣教育對本土文化藝術的保存與流傳都不夠重視的問題。 

未來,台灣唯「1」兩項國家肯定頭銜加持的傳統藝術大師

一直到這幾年,國家文化單位才開始漸漸重視這些快要失傳的傳統藝術。獲文建會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被視為台灣版「人間國寶」的他,對戲偶滿懷敬重,從不說「玩布袋戲」或「操偶」,而是說「請偶」;在他眼中,每尊戲偶各有個性,要虔心對待,才能「請」出他們的靈魂,「有靈魂才會好看」。「每個角色都有靈魂,請偶時要把精神放進去,靈魂才會出來。」80歲的陳錫煌凝視手中小旦戲偶,滿臉疼惜。

陳錫煌能將戲偶演得栩栩如生,除了八旬猶靈活的雙手與生動口白,還因為他持續改良戲偶、戲服,讓戲偶更好操作。他製作的戲服及帽盔,在業界享有盛名,無可取代到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已為他報名重要傳統藝術「工藝類」保存者,若再獲肯定,便是台灣唯一兩項「人間國寶」加身的藝師。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2617.JPG 

大眾與前衛的交界  傳統與創新的邊緣
你無法定義他的創作  因為他是王嘉明


走進咖啡廳,角落那個正在紙上寫寫改改的就是王嘉明。頭髮蓬亂,一定是太忙沒時間剪,衣著簡單,只是牛仔褲配著
T-shirt,有一種無印良品的樸實氣質,又比極簡多了一些深度層次。坐在旁邊的座位好一陣子,因為他太過專注而不知該如何打斷,安靜地等到他轉過頭來,「你在啊!」彷彿是從另一個星球走回地球,王嘉明這才意識到身旁有人。


這是我對王嘉明的第一印象,工作時極度專注,創作劇本的時候更是無盡的焦慮。後來發現,他私底下非常愛開玩笑,老是耍一些捉弄人的小把戲。有點幼稚吧,但就是這種無傷大雅的幼稚,讓他的戲劇作品能夠輕易地接近人群。作品如其人,被稱為劇場鬼才頑童、潮流教主的他,時常借用流行文化、大眾娛樂等眾所皆知的符號進行創作。不因主題通俗而失去批判力量,不因實驗而變成標新立異,
對他來說,俯拾皆是創作好題材,燒得一手好菜的他,2009年甚至將作菜過程入戲,同時啟動現場觀眾的六感神經。


今年
39歲的王嘉明,剛獲得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首獎,參與劇場創作與實驗十餘年。在台灣的劇場界裡,王嘉明這三個字眾所皆知,他是劇場中生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台灣大學地理學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畢業,他說會進入劇場工作,是因為喜歡接受新的思維邏輯,以及熱愛了解每個人獨特的感知及慾望。這樣的性格,創造出他的每件作品中,理性與感性相互作用的特殊風格。


《萬有引力的下午》由王嘉明和王俊傑聯合導演,一個是像個大孩子的鬼才導演,一個是台灣新媒體之首的潔癖藝術家,還有無數優秀的跨領域人才,這絕對會是精采絕倫的經典之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ang Jun-Jieh.jpg 

王俊傑
現專任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並兼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

說到新媒體藝術 不得不說到這號人物

廣藝人物誌第一次出現在電子報上,就要向您隆重介紹,2010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藝術總監,國內首屈一指的新媒體藝術家暨策展人,王俊傑教授。先來細數一番他的藝術成就吧!美術科班出身,畢業於德國國立柏林藝術學院,獲碩士文憑及「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不僅將新媒體藝術創作的觸角伸向國際舞台,也在台灣進行新媒體藝術教育與策展推動工作,作品曾獲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1995),日本知名美術雜誌《美術手帖》推選他為「2000年受注目的百位藝術家」。2009年以錄像裝置作品《大衛天堂》獲台新藝術獎第七屆年度視覺藝術大獎。

天生不安的靈魂 在世界中不停探索

他從小就習得一身美術技巧,高三畢業就獲得第九屆雄獅美術新人獎(1984)。他愛畫畫、愛音樂、愛電影。學生時代,買票聽北市交、北市國、民歌金韻獎演出,但他也蒐集歐美前衛音樂的唱片;電影看遍了義大利新寫實、法國新浪潮、日本新浪潮等電影。能夠支撐他到今天可以成為知名獨立策展人,除了從小培養的藝術鑑賞基礎外,更因為他從年輕時代開始對各式藝術類型的喜愛與接納,所培養出的獨到眼光和批判性觀察。

從畫筆、複合媒材到劇場 80年代藝文風潮的青年

王俊傑和劇場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自1984年起,就時常與當下知名劇團合作「筆記劇場」、「優劇場」、「河左岸劇團」、「環墟劇場」等著名團體合作, 擔任多項藝術指導工作。從德國留學回來,雖然以新媒體藝術家的光環遊走美術界,但他仍然參與多項跨領域劇場視覺設計工作,例如,幾米繪本音樂劇《向左走向 右走》、華格納全本歌劇《尼貝龍根指環》。

王俊傑被稱為「在虛實之間飛翔的新媒體藝人」,在真實與虛幻中乍現的人影。為什麼他會對真實與虛幻的議題如此著迷?透過藝術家的眼睛, 他認為,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完美而理想的樣貌,高大、帥氣、多金、事業有成,但到頭來,我們都還是必須回歸與虛幻背道而馳的現實生活,面對真實的自己。

這就是,對自己想玩的事情,總是能精準地玩出一套王俊傑風格的王俊傑。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