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36期)

上週六前往上海,參加第三屆《上海之春》音樂劇論壇。由於舉辦到第三屆,許多與會者已經是老面孔,所以議題較多直接切入核心,少些場面話。直來直往的結果,對於業界概況瞭解,收獲還是頗多的。

「音樂劇」之所以會被當成重點議題,每年舉辦論壇,在於它是表演界最具「產業」面相的。一部音樂劇要在市場成功,就像發射一架太空船,每個零件都要通過品管。所以論壇從創作方向、製作技術、題材、行銷、運營,無所不談。其他表演藝術門類,例如音樂、舞蹈…,就不曾見過同樣性質舉辦的聚會。

這並不代表音樂劇與其他門類相較,是特異或疏離的。相反的,音樂劇如先前我所預料,逐漸扮演表演產業火車頭的角色。好比工商或電子領頭企業一樣,它們的發展實質帶領了整個產業前進的腳步。舉凡藝術創作、舞台技術、觀眾組織、企宣推廣和資本運營,都在這個劇烈的競爭與發展過程中,被研發出來。音樂劇的強壯體質,自然會影響到其他表演門類的技術觀念。

面對大陸表演事業的集團化、專業化,台灣表演界的經濟規模,除少數國家重點團隊外,大都還停留在手工業的階段。在表演市場國際化、文化影響力全球化的未來,台灣的處境更顯艱難。除了抗爭防堵之外,還得拿出自我茁壯的硬道理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