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0317-0434-廣藝文教基金會-朱宗慶打擊樂團.jpg  

五百年前哥倫布為了尋求東方的財富,無意中登上了美洲,千里達就是他第三次西航的新發現;五百年後,千里達人為了自己的娛樂需求,無意中發明了一種樂器──「鋼鼓」,就是他們貢獻給世界的新財富。


汽油桶變樂器──鋼鼓的誕生


千里達島(Trinidad)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東南端,和相距約三十五公里的多貝哥島(Tobago)合組一國,一九六二年脫離英國獨立。千里達的名字源自「三位一體(Trinity)」,是一四九八年哥倫布登陸時命名的。幾個世紀下來,經過了西班牙人、法國人和英國人的統治經營,再加上非洲黑奴隸和亞洲(主要是印度)勞工的胼手胝足,千里達已經形成一個人種混雜的大熔爐,目前的一百萬人口中,百分之四十二點八是非裔黑人。除了蔗糖和石油的外銷,他們更以聞名的卡力普索(Calypso)音樂和鋼鼓樂團(Steel Band)為文化輸出。

十八世紀末,島上的主要宗教信仰為天主教,來自於歐洲的富裕移民每年都在四旬齋(Lent)前幾天舉行一場宗教慶典,有盛裝的遊行和蒙面的舞會。一八三三年非裔黑人獲得自由,也效仿白人每年同時舉行狂歡節,由於他們的經濟條件較差,加上在西非音樂中,擊鼓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於是就以「鼓」還有隨地取材的其它響器來慶祝。然而極具傳染性的節奏感容易產生的鼓舞作用,以及以「鼓」作為訊號傳遞的可能性,將造成叛亂傾向,令上流社會感到極大的威脅,於是他們強烈禁止五人以上的聚會,並不得在公開場合中擊鼓,竹鼓樂團(Tamboo-Bamboo)便在奴隸們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誕生了。這些非裔黑人以長短不等的竹筒奏樂,有的拍打上方、有的互擊、有的撞地發聲,相當受到歡迎;但是這些貧窮的青少年所組的新樂團經常互鬥,竹桿變成武器,因此又遭到禁止。直到二十世紀初,天生需要音樂的千里達人,又開始尋找新的材料來做成樂器,偶然地發現了另一種可以被接受的樂器:鋼鼓(steel drum)。
雖然關於鋼鼓的由來,並沒有非常確定的說法,但至少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末到1940年代初:據說,溫斯頓‧”喧鬧”‧賽門(Winston “Spree” Simon)有一天發覺他的垃圾桶凹了一塊,便以槌子來敲平。當他每敲一下,其桶面不但改變一點,並且發出了不同的音高;如此再三地實驗,他終於能在不同的部位敲出了一個音階,甚至能敲出各種曲子來。時逢戰雲密布,而當地盛產石油,美軍在當地廢棄了大批的汽油桶,加上垃圾桶的質地不佳,因此他靈機一動,把在垃圾桶上的實驗搬到汽油桶上,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唯一發明出來的樂器──鋼鼓,就這樣誕生了!鋼鼓的音質很特別,金屬作成的鼓面,所發出的音色卻一點也不尖銳、刺耳,反而十分地溫暖、圓潤。現在這種樂器已經被公認是千里達的民族樂器,不但受到廣大的歡迎、傳播到歐美諸國,更是在每年舉辦帕諾拉瑪(Panorama)國際鋼鼓大賽。


20100317-0064-廣藝文教基金會-朱宗慶打擊樂團.jpg

打出春天的氣息

基本上,鋼鼓音樂屬於西方的體系(歐洲的和聲及旋律),但有著強烈的節奏(非洲黑人的影響)及熱情的韻味(拉丁美洲的特色),所以它正是融合三種文化背景而產生的最佳新樂種代表。現在的鋼鼓不但是千里達‧多貝哥共和國引以為傲的國家樂器,經由鋼鼓樂家的表演,也讓它在世界各國受到熱烈歡迎。最初,鋼鼓樂團以演奏卡力普索音樂為主,現在從歐洲古典樂曲到爵士樂都能利用鋼鼓樂器來表現;鋼鼓音樂也常被使用在電影配樂當中,如迪士尼的《小美人魚》、《星際大戰》等,但對於台灣觀眾來說,以鋼鼓演奏為主的音樂會仍然十分的少見。朱宗慶打擊樂團繼2009年的鋼鼓音樂會之後,將再一次帶來這種來自加勒比海、熱情搖擺的鋼鼓音樂,用此一溫暖饗宴迎接即將到來的春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