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編輯檯報告 (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69期)

上週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由廣藝和開心麻花合製的音樂劇《我期待》,終於正式搬上舞台首演。在寒冷的北京劇場,北京劇作組和北京的觀眾,卻上演一段發生在從台北開往花蓮列車上的溫馨小故事,引起熱烈的迴響討論。

嚴格來說,這次還只是一次「試演」,將視演出效果和觀眾反應在未來推出正式版。細心觀眾可以留意到,從去年到今年,在這個專案下,一口氣推出了《我的未來不是夢》、《天天想你》、《我期待》三部音樂劇,都是在張雨生作品創作音樂劇同一命題下的三版本回應,堪稱「張雨生三部曲」。每個版本有不同的創作背景和工作組合,如同創作接力。將來回想起來,一定會訝異過程的曲折繁複,與參與者付出的耐心與辛勞。

交流互動的目的,不是要搞成大家都一樣(實際上這也是不可能的)。相反的,透過外來刺激,為彼此開拓更大的欣賞視野、更廣的創意空間,避免「死水效應」或「近親繁殖」的循環。這樣的合作效應,相信會很快幅射出去,改變未來的生態。在此也要遙謝張雨生,在身後十多年,仍能激勵著後輩的創作熱情。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從小就聽過父子騎驢的故事。父子騎驢過街,不管誰騎在驢子身上,同時騎或都不騎,都會遭到議論,批評他們不懂事理。
當然,騎不騎驢是他們自家的事,他們大可不理會別人的聲音。但是必須有結論的公共事務,就不能任其紛亂不休。此時,民主制度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民主的結果未必是最正確或有效率的方法,但至少是一群人所能共同接受的約定。在這個約定下,即使你是一個諸葛亮,也必須要接受其他九個臭皮匠的決議。
 
父子到底怎麼騎驢才符合真理?本來就沒有定論。既然接受了民主的遊戲規則,任何人自不能以我即真理的態度,把非我族類全部貼上不公義的標籤。雙腳立足的當下,永遠不完美,卻也公平無私。不管在什麼處境之下,埋首努力耕耘仍是唯一的真理。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67期)

有時社會常照著一個看似理所當然的「正確」在走。因為大家都這麼說,也就懶得認真想,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正確。

比如說,Taiwan Connection要終止了,於是有識者們馬上出面憂心,我們的政府和社會太不重視音樂藝術了。但有沒有人認真想,為什麼它會停?我們的社會真的需要它嗎?

政府真的不注重音樂?把國家花在西方古典音樂的經費加起來,全年有多少?別的不說,光就只公設樂團NSONTSOTSO…南北一大堆O,加上推廣活動和場地、硬體設施,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是其他藝術界羨慕死的數字。政府如此獨厚這門藝術,結果只造成音樂界悠遊在一個被寵壞的避風港裡,從來不用思考,我們的音樂文化在哪裡?要往哪裡去?

我絕不是義和團,我自己是多年愛樂者。但是喜愛不等於依賴,我更在意一個社會該有的活生生文化;如果我們認知,音樂界每年該努力的,只是重演幾首舒伯特和布拉姆斯,而且認為這就是理所當然,這就是全部,那就註定音樂沒有明日。那就是為什麼戲劇界和舞蹈界可以搞到百家爭鳴、紅紅火火,可以到彼岸和世界去風光,而我們的音樂家只能年年把別人家幾百年前的冷菜拿來炒一炒。

對西方古典音樂的依賴,必須拿掉,這樣台灣的音樂生態才有機會得到合理的資源分配,才能冒芽成長。是該往前走的時候了,這是我的預言。

 

 

更多資訊
--廣藝基金會--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66期)

選舉過去,社會突然安靜下來,就像嘉年華會後的寧靜。新聞媒體的焦點也回到哪裡美食好吃,哪個名流又有了外遇。社會文明成長的另一端,原始的人性也同樣用另一種方式包裝。例如媒體,其實就是穿上套裝和西服的三姑六婆;街坊傳播的流言訾議,也被貼上民意輿論的標籤。然而這些言論除了分貝高低不同之外,品質很難有客觀的裁量。於是最近又有新時髦名詞產生,叫做「理盲」。

「理盲」使言論比以往更不謹慎,人們往往因為循著流行的「感覺」走,輕易對事物做出判斷,然後任由新「三姑六婆」去傳播放大。這是時代現象,自無法一時改變,但是我們必須知道,「理盲」對正確決策有時確實形成干擾。

很快的,我們的新文化部長人選即將誕生。我個人非常期待出現一位真正有經驗、有能力、有效率、能辦事的人。在「理盲」的社會,有行動力的人,往往被批評的風險很高(也因此大家喜歡選安全的事幹,或是花很多工夫在外部包裝),甚至加入當前內閣的人,管他先前名望如何,很可能先潑一盆水再說。表演界已經很龜步很久,拜託那些有實力的人勇於出來任事,只要提出有為有效的政策,我們願意報以全力的支持



更多資訊
--廣藝基金會--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65期)

上星期台灣歷經了一次戲劇化、但不怎麼劇烈(和以往比起來)的選戰,結果也九成一如預期,人民用選票表達了「求變」的心聲。政府施政的品質、人才的能力,人民都看見了。選舉的結果,將會是一系列變化的開端;選舉,只是啟動了開關而已。

不只是幾個首要都會文化局要更替,連帶傳聞有些部長級人物也會隨行政院長一起下台。對於文化這種長線事務來說,轉變帶來一些期待,也帶來一些疑難。曾經有好些看似企圖心宏大的計畫,因突發事件而腰斬。龍部長上台後舉辦許多場國是會議,準備工作好長。但是現在連幾個「某某化」定義都還搞不清楚,一切都可能回歸原點。

表演界目前可說瞬息萬變,相關部門的動作宛如裝了小引擎的大郵輪。動作已經遲緩,還要經常重新升火待發。這一任部長也許成功的維持了某種清新、高格調的形象,但是實際上很難說有什麼顯著建樹。做為一個默默開路前行的民間組織,知道國事有許多無奈難為之處,所以平常極少提出批評。但至少希望主事者,能多長些耳朵,傾聽民間須求,多一點務實的溝通交流,少一點徒務外表的形象打造,讓民間摸索前行之路多一點坦途、多一點正經的成果。

 

 

 

更多資訊
--廣藝基金會--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像風一樣,吹動新的音樂潮流
《聽台灣.我的土地音樂風景》序言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62


聽風潮,就是聽台灣。
像風一樣,吹動新的音樂潮流。

「聽風潮,就是聽台灣。」我想,就是對這家兢兢業業,耕耘台灣音樂近三十年的唱片公司,最好的註腳。風潮音樂從不高調搖旗吶喴,但是他們的作品總是像風一樣,吹動陣陣新的音樂潮流。

超高興能和風潮合作這場音樂會,對風潮和對廣藝,乃至對錦聰兄、蘇英、金黛等老朋友,都是值得紀念的事。我和風潮的友誼淵源長久,長到不知從何說起。如果用人來比擬,可以形容為從玩泥巴開始一起長大的朋友。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59

在台灣,大家很習慣「文化中心」式的表演場地:寬寬的公園、大大的表演廳,門外有售票處和展廳…。但是在紐約,大部份劇院都藏身在擁擠的街道裡。除了林肯中心是「文化中心」式的大塊區域外,即便是著名的卡內基廳也就塞在馬路旁側,更別說百老匯、外百老匯的千奇百怪表演場了。

雖然台北近年多了不少閒置空間改造的表演場,但其實還是相當不夠。尤其如果真要實現「定目劇」夢想,一部劇(或一個團)就要占掉一個表演場。我個人非常看好西門町,那裡很有紐約的味道,熱鬧、新奇、年輕。武昌街以前都是連棟的大型電影院、歌廳、舞廳…。現在都式微了,許多經營不善而倒閉。其中是否潛藏了台北外百老匯的可能性呢?

因此,誰知道哪裡有適合改造成表演廳的建築嗎?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去尋求或媒合資源來利用。先有場館、後有發展,請大家一起通報看看!感謝!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58

上週率團到廈門閩南大劇院上演三場《隔壁親家》音樂劇,感觸良多。大門口聚集一群群閤家前來的觀眾,他們彼此哇啦哇啦講著熟悉的閩南語、不捲舌的普通話、長相特徵和台灣人毫無二致,可是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記憶。

所以當我們演出台灣六、七零年代的鄉土故事,有些我們因為熟悉而會心觸動的段落,他們則因疏離而無法立即反應。隨著入戲,觀眾對於不曾接觸的故事內容、創作思維、表現風格,逐漸感到親切而產生認同,散場時幾乎都已破除隔閡,帶著滿足愉悅的笑容。有些朋友告訴我,除了欣賞作品,也肯定台灣延續傳統文化並賦予新生命的努力。甚至有人說,由於本劇讓他們重新領略閩南文化之美,要感謝我們團隊。

當年閩南過台灣,帶來先民和文化。經過一、二個世紀,風潮回湧,由台灣帶去新活水,還是讓我感到欣慰的。大陸經濟發展,表演藝術往往過急的求新求華麗,以致往往忽略了從民間採寶礦的重要。我想,台灣的作品如能帶給他們一些參考啟示,未嚐不是長遠的好事。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57

最近網路流傳一段動畫影片,叫做「三分鐘看1000年歐洲領土變動」。只見不同顏色的國土疆界在畫面迅速變化,像患了過動症的變形蟲,一秒不停歇。是否有人有興趣製作一部「五分鐘看3000年中華領土」呢?我想精彩程度絕對遠勝歐洲!春秋戰國、五胡亂華…肯定讓人眼花撩亂。

看過這影片有個感觸,政治版圖不過是人類的利益遊戲。依現實狀態分合變動,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現在「非零即一」的選項,其實是不正常的。它只是無窮盡的歷史足跡當中,一段被扭曲的切片。

過度執著「定於一」不正常,過度執著非我即彼,也是偏差。當年大智慧的諸子,為了宣揚理想,常常摩頂放踵、週遊列國,只求夢中理想的實現。「是誰定於一尊?」並不是要緊的正題,現在也沒有人真在乎誰併了誰?反倒是那些精闢的思想,哪怕只是簡短的隻字片語,卻一直流傳至今,影響著我們的朝夕。

所以,真的有許多事,遠比那些零星的眼前賽局更有價值,更值得花工夫去鑽研。我們不自限於人們自畫的小圈圈,心緒不止跨越兩岸,更要週遊列國。風雲,自在身後。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56

《黃翊與庫卡》己經兩歲,而且還在慢慢精進成長。有別於傳統戲劇或音樂會,數位表演藝術的特色,如同時下的3CAPP,有不斷成長升級的本能。原因是表演的元素既然有數位技術,那麼便註定是要隨著技術擴展而經常被開發。

前來精銳工程師齊聚的廣達電腦演出,作品技術必然受到專業人士的檢視。然而卻出乎意料得到許多工程師的讚嘆和共鳴,甚至激發他們參與「突發奇想」的熱情,紛紛私下提出他們自己發想的版本。

另一方面,即將輔導黃翊研發作品的紐約3LD工作室負責人Kevin Cunningham,除帶來許多創作數位表演藝術的新技術、新觀念之外,也帶來表演推廣運營的經驗。說明不要以為藝術門類的看似冷僻,就註定沒有市場。事實上,展示、表演與激發,本來是社會前進、文化發展的基本須要,而這種須要就會引進更大的資源,創造更大的驚奇。

我們期待這部作品從創作、討論到日後成為表演舞台的亮點,能帶給我們一套完整的啟示。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55期)

朱宗慶老師在本週專欄上,發表了一句名言:「從事藝術工作,是一個從感性驅動到理性承擔的過程。」這句話是客觀合理的描述。但他提及的反面說法可能更有趣:如果「理性承擔」先走,很多事都成不了。也就是說,最初若不是一些瘋狂的想望驅動,而是凡事用理性來衡量,那就會一事無成。

我最近對這件事尤其感觸深刻,僅管許多發想被嘲笑、被譏為不可行,但歷經風雲之後,真正受到後人感念的,還是那些不週全的、盲勇的痴人夢想。這些人也許吃盡苦頭、嚐盡挫折,但是沒有他們的奉獻犧牲,無法往前走到這一步。那麼對這些痴人,我們該譏笑呢?還是敬佩呢?

我們鼓勵做夢,先有夢才有偉大。但是在夢想之餘,別忘了朱老師的提醒,儘可能的,要有「理性承擔」。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54期

每個表演界的人,不妨回想看看,您的「第一次」是什麼?總不會第一次就輝煌登場吧,總是有參與的第一步。跨過門檻,總要有人先扶一把。所以國藝會承辦的「文化部藝術新秀首次創作發表補助計畫」,可說是功德事業一件!

這個計畫和廣藝的「委託創作」精神有點像,都是為累積創作能量努力。但是廣藝的計畫在於「認作品不認人」,只要是好作品,新秀、老人都有機會;而文化部這個辦法則優先考慮第一次入門的「新人」,就成果來說,風險是高一點,但就推動新秀來說,其實做得更徹底、更大膽、更有助益,是敝會有心但做不到的事,在此願舉雙手、雙腳附和!

希望這個補助計畫能拉拔出許多有潛力的新人,在點燃舞台的第一盞燈火之後,廣藝願意為您後續的事業,順水推舟。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53期

「戲劇」大概是最能表現一地思想觀念的藝術吧,兩岸的文化交流,近年已經透過很多管道進行,但是「戲劇」演出其實是相對很少的。然而戲劇所扮演的角色,與商業電影、電視節目有何不同?相信表演界的朋友都相當清楚。

中國國家話劇院,重沈沈的招牌說明了這個院團的地位和代表性,從上世紀中,國話的前身即扮演了重要的戲劇創作使命。走過革命、紅色的歲月,近年也走入求新、求變的階段。

廣藝除了舉辦以年輕創作者為訴求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之外,也開始引進大陸指標團隊的經典劇目。下週開始陸續有四部國話院經典保留劇目登場:《理查三世》、《死無葬身之地》、《紅玫瑰白玫瑰-時尚版》、《兩隻狗的生活意見》。過去觀摩這些劇目,往往要跑千里之遠,還不一定撞得到,這次一次網羅在南海劇場連續推出,是戲劇界朋友觀賞的大好良機,敬請密切注意演出消息,萬勿錯過!

 

相關連結︰

中國國家話劇院_2014台北演出季 _ 官方網站
 
http://www.qaf.org.tw/events/2014/ntcc/
‧照片花絮 | 
中國國家話劇院_2014台北演出季揭幕
 https://www.flickr.com/photos/quantaarts/sets/72157647643621636/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52

這個星期充滿有趣的新聞。包括把三年前話題表演,簡文彬指揮NSO演出的《很久沒有敬我了你》改編成電影。記得當年這部作品演出時,現場可說High翻天,雖然舞台手法有些並不是首創,但是証明原住民音樂恰當包裝後,是可以發揮魅力百分百的。這和過去搞了數十年的刻板「原住民歌舞表演」,差距何止千里。

所以改為電影版本身是很好的創意,我擔心的只有一件事……沒有原版精彩,沒有抓到當年演出成功的本質原因。電影還沒看,只看了精華預告片,真的流下一身緊張的汗。音樂的迷人有微妙的因素,一點點不純粹,味道就不見。比如說,找個顯然不會的人來演指揮或樂團首席,或是用過度刻意的手法去呈現、去矯情,就算產生一些感動,那個感動也太過人工。和當年在現場自發的氣氛比起來,就會相形遜色。《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Part II》之所以沈寂無聲,也是難逃「續集難成」的魔咒。希望,這只是預告片給我的錯覺…。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51

劇場界的朋友應該對吳季娟不陌生,她雖然更換好些工作場域,但一直是許多劇場表演的重要幕後推手。在最近一波表演藝術界職場波動之後,她選擇從「北藝風」走出來,組織了「藝外創意」。就整個現在趨勢來說,「藝外」的出現,其實一點都不叫人意外。

過去台灣劇場界一直是創作或表演者主導,以自己的藝文團隊為一個單位。然而專業分工以及產業化的時代來臨,傳統表演團體某些方面資源不足,須要在營運和推廣方面尋求更專業的服務,所以未來可能「藝術」和「營運」更形分離,由一些專業製作公司來服務藝術團隊。目前這個階段還大多屬於「接案」性質,等到這些公司體質夠強,也扮演「創投」的角色,那麼生態可能會有更進一步的改變。我們樂觀其成!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50期

最近看了一部意料之外的演出,「青年優人」的《早安》。當然,先前已經知道和「老優人」必然有許多不同,但沒有想到,方方面面都在對比的兩端。年輕、現代、都會、時尚、快節奏…,一方面有「青出於藍」的欣喜,同時又有「紅出於藍」的訝異。

在此姑不論節目內容本身,而是光這樣的自我突破,就要對「學生」與「老師」雙方表示佩服。因為學生永遠不該是老師的影子或重複;學生出走的創意與勇氣,老師的遠見與雅量,代表一種真真生生不息的能量。

「優人」一直是個獨特而無法定位的表演團體,非戲、非舞、非音樂,又或說以上皆是。正在好奇這樣的團隊如何薪火相傳?「青年優人」給的答案一方面讓人覺得驚奇,另一方面從他們身上勇於開創、建立自我的精神,覺得傳承不必在型式,而在核心精神,反而有種「得其真傳」的感嘆。青年藝術家有為者亦若是。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49期

表演藝術究竟是一種藝術還是產業?我想,每種事物都同時存在很多體質和面相,用單一標籤去界定它,是最不合宜的做法。固守一種觀點來討論,也必然找不到結論。例如,認為表演是產業的人,和堅持表演是藝術的人對談,永遠沒有焦焦點,永遠雞同鴨講。

我認為進行任何討論之前,先把定位設定清楚是必要的。好比說,做為藝術創作,著重的應該是人文思潮,自然發展,沒有時間表。但做為產業,它就要考慮市場須求,而且有時分秒必爭,時間即成本,而且要搶占商機,機會錯過不復返。

不管人們試圖如何去簡約藝術與產業的差別,但只要有票房機制在,就無法迴避二者間的盤根錯結。或者甚至可以更進一步說,整個表演還是一個產業,只是作品訴求的客群不同,得到資源的來源也不同。無論如何,即將到來的華人表演市場起飛期,接受「多元化」的現狀,並以務實態度分項討論各種議題,才不會和稀泥。藝術家很可愛,但思考有時容易和稀泥。在此提醒,議事還是條理分明,邏清楚為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48期

首先為高雄氣爆事件的受災者致上最大的哀忱。在人類追求現代、方便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的課程須要學習。每次災難都帶給人們一個教訓,相信也因此為後世帶來改良與進步。無辜的受難者付出的生命和損失,並不完全是他們個人的,而是為整個社會成長所付出的代價。也因此,禍不在家門的人們不應慶幸,而是要把它也當成自己的事,放在心底並適時的參與一己之力。願大家一同祈禱,並用積極正面的心來面對未來。

在多位評委的詳細討論後,2015年的委託創作名單出爐了。今年作品可說部部充滿創意與驚喜,但是委託名額實在有限,我們只能給一些別具特色的專案提供支持。重申我們並不是以作品水準做為唯一考量,有時方方面面完全成熟的作品,反倒未必是我們首選;我們可能會適度給有潛力和活動力的後起之秀一些機會。但最大的期待,還是我們一起把餅做大,明年有更大的資源來支持更多團隊。感謝所有參與的朋友!


2015年的委託創作名單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忠衡(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46期

「平遙古城」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環城的城牆和古房舍基本完整,穿越城牆就像進了時光隧道,回到幾百年前的世界。

世界有許多城市都刻意保持歷史原貌,像巴黎、維也納……,但是平遙古城為何保留下來呢?答案卻讓人意外。原來是「窮」。位於山西僻壤,改革開放後,各地迅速建設時,「平遙沒有能力追上來……」。

就這樣,陰錯陽差的,躲過盲目翻新的階段,整個縣城被保留下來,沒有突兀的文明建物。現在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抬頭,這些破敗的老房子反而成了無價之寶,載運觀光客的「電瓶車」絡繹於途。

在舊城的外面,地方以數十億人民幣的資金蓋起了一座豪華的實境劇場,只演一部定目劇《又見平遙》。入場券一律人民幣300元,每天晚上幾乎全滿。老城從此展開新生命,它的故事轉化成表演,用另一種活生生的方式,滿足新生代的心靈所須。醒轉不嫌遲,腐朽化為神奇,隨時可以。

_ADW8051-1  平遙古城街景, 城樓和古房舍完整得讓人有如走進了時光隧道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編輯部(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45

初春,廣藝基金會【QARing-指上環視】計畫專案人員,在十幾天的時間中,連續走訪了中國上海音樂學院、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中心、丹麥艾爾西諾文化廣場、美國紐約3LD科技藝術中心,完成了環繞世界一周的旅程,也串聯起QARing-指上環視的跨國合作團隊。

仲夏,【QARing-指上環視】網站開站,正式開啓一個「線上討論指導-工作坊-跨國展演」的深度交流模式,以科技為據,結合更多藝術表演的可能。並首度以實體影像紀錄創作過程,公開分享至網路平台,讓作者與觀者零時差的關注作品誕生的關鍵過程。

隆冬,【QARing-指上環視】作品將陸續面世,我們無法預測它們的最終樣貌,因為所有的成果都是在嶄新未知的平台中,集思廣益而成。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個開創性的計畫,將運用科技的價值,將藝術的神話化為真實的存在。

邀請您,一同線上關注QARing

http://qaring.tw/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