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73期)

在麵店吃麵時,看電視以為發生更厲害的暴動。只見群情激忿、大聲咆囂,有人在街頭昏倒,有人扭打工作人員,有人怒踹鐵捲門,有人把黃牛票價格哄抬到十多萬新台幣。這一切,並不是要鬧政變,只不過是因為買不到江蕙的演唱會門票。現在想起來還是有點荒唐,但媒體已經把它稱為「江蕙事變」。

表演界普遍對這件事沒有意見,甚至有點感到吃味,因為流行樂界畢竟和表演藝術界的生態有太大不同。但是觀眾寧可冒著被警察拘捕的危險,只為買一張現場票;而且這些人並不是什麼資深表演觀眾,只是一般老百姓。這至少說明,人們的本能直覺,還是珍視「現場」的無可取代性。

長久以來,人們對媒體愈來愈害怕,擔心上了螢蟇,人們就失去對現場的興趣。人們寧願宅在家守著電視或電腦,也不想出門。經過這番拋頭顱、撒熱血的過程,至少告訴我們,善用媒體才是積極的做法。透過媒體去創造大眾對現場表演的期待,去提高藝術家表演的價值。未來的「新媒體」只會更無孔不入,與其迴避排斥它,不如正面迎向它、駕馭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