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JPG

在大家過去的印象中,踢踏舞不是出現在百老匯音樂劇或早期的音樂劇電影,就是十幾年前在台灣媒體開始流行的愛爾蘭踢踏舞劇;一直到去年,舞工廠製作「Tap Jam」舞碼,才讓大家有機會來認識美式踢踏舞的世界以及它迷人的地方。



本是同根生──爵士樂與踢踏舞

美式踢踏舞與爵士樂一樣,都是非洲黑人文化碰撞歐洲白人文化的結晶,而發展出不同型態的表演藝術,因此在很多面向上都有同樣的基因在裡面,就像同胞兄弟一樣,同樣的父母,只是長得不一樣。

爵士樂與美式踢踏舞在音樂與節奏上的語言會如此合拍,除了父母一樣以外,更細部的來看,應該是節奏元素的一致性。爵士樂大師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ton)曾經說過一句話:『It does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如果沒有「搖擺」就不能算是Jazz。)』「搖擺」(Swing)對爵士樂來說是如此重要,因為它構成了爵士樂基本的節奏元素,所有的切分音(Syncopation)、先行(Anticipation),以至於樂句的形成,無不以「搖擺」為其基礎結構,它就像是爵士樂中的血液一樣。

而美式踢踏舞也存在著同樣的血液,舞者踩著不平均的八分音符,不是硬硬死板板的『趴─搭─趴─搭─』,而是前長後短的『搭─戈搭─戈』。所以踢踏舞者踩的舞步節奏有切分音 (Syncopation)、有先行 (Anticipation),甚至在他們所踩踏出來的樂句中,還可以聽到許許多多後半拍的加重音表現。這些都是爵士樂與美式踢踏舞中所共有的節奏語彙,也因此這兩種藝術就像是共生體一般,能夠搭配地十分完美,而踢踏舞者在音樂中,就像是另一個有別於爵士鼓的節奏樂器。


02.JPG

和《舞工廠》一起相約來飆舞

如果曾看過愛爾蘭大型的踢踏舞劇,想必曾為他們龐大而整齊劃一的舞步感到震憾,然而對美式踢踏舞來說,整齊劃一並不是其訴求與特色。就算是一段編好大家一起跳的舞碼,每個人在肢體上仍然有相當大的自由性,因為「個性」正是美式踢踏舞的特色,這一點也跟爵士樂不謀而合。
對於爵士樂手來說,樂手之間節奏與拍子的契合當然是首要的功課,但是在這之外,一個爵士樂手必需具有個人獨特的聲音,一種可辨識的聲音,做為他個人的特色。踢踏舞者也一樣,《舞工廠》的每位舞者,都具有他們個人獨特的踢踏舞聲,好像閉上眼睛、聽著舞步,就可以知道是哪一位舞者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 Swing Feel、不同的重音音節、不同的樂句,而這也讓他們的表演更具有迷人的特色,同時還展現了只有在爵士樂中才有的「Jam」風格。
所謂「Jam」就是一群人在沒有經過排練的狀態下展開一場表演,可能有觀眾,可能沒有觀眾。「Jam Session」在爵士樂中是家常便飯,可以說很多的爵士樂風格都是從「Jam」裡面產生出來的。我發覺舞工廠所舉辦的「Tap Jam」跟爵士樂的「Jam Session」並沒有太大差異,一樣是強調發揮個人的即興能力,一樣也有「Trading」(每個人輪流跳四小節或八小節或更多),一樣要顧及拍子的穩定性以及「Form」的完整性,在這些遊戲規則下去自由地揮灑個人的特色,這就是爵士樂與美式踢踏舞的共同性。

許許多多的表演者在這段時間中拿出自己最好的功夫,與同好切磋,在這段時間中檢驗自己苦練的成果,也讓別人的表演刺激自我,「Jam Session」所留下的感動與啟發可能是久久無法散去。也因此,「Jam」與預先排練好的表演,帶給觀眾的感動是完全不同的,也歡迎所有的朋友,不論是樂手,或舞者,或者只是純粹的觀眾,與我們一起來一場充滿搖擺的極限狂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