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窩蜂」彷彿是台灣一種獨特的群眾文化,從早先著名的Hello Kitty磁鐵、葡式蛋塔風潮,到最近大家的FB三不五時的就被「WBC」、「反核」等議題洗版,都反映著這個島上人云我亦云的有趣現象。3/21(四)廣藝廳邀請了號稱「台式舞蹈劇場」的流浪舞蹈劇場進行演出,不同於一般現代舞總是給人一種「霧煞煞」或是「不知道是在扭什麼」的刻板印象;流浪舞蹈劇場從觀察台灣社會出發,以你我熟悉的現象為靈感所開發的「台式舞蹈劇場」,這次特別以台灣「一窩蜂」現象為題材,創作了一齣生動又令人熟悉的舞蹈作品「一窩蜂」,讓廣達同仁透過不一樣的表演形式,用不同的角度觀看我們從小到大早習以為常的「一窩蜂」。

 DSC_8074  

 

這周也讓我們搶先分享,流浪舞蹈劇場藝術總監,也是一窩蜂的編舞家-伍錦濤對於這齣《一窩蜂》的創作概念~

 

Who are you?... Who am I?... Where are we?

文/伍錦濤

  藝術總監_伍錦濤台灣的一窩蜂現象真的很厲害!小時候是補習一窩蜂,長大後是美食一窩蜂,現在是八卦媒體一窩蜂、整形一窩蜂、文創一窩蜂……。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那個地方,在「一窩蜂」這項能力的評比可以和台灣一較高下的?到底這種一窩蜂現象是生物本能?亦或是人類極端無聊的、膚淺的、盲目的、焦慮恐懼不安的心理的匱乏?《一窩蜂》的創作動機,就是從我自己的經驗出發,對台灣社會長久以來的一窩蜂現象所做的省思。

我大概從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補習,不是因為我功課不好,而是因為大家都在補。在我們那個年代,放學後不到級任老師家裡補習,你就不是「用功的小孩」。其實,我比較喜歡當一個「很會玩的小孩」,但是,那種不被老師認同的感覺……讓我很害怕!那一份內心深處莫名的恐懼,一直跟隨著我到國中時期,才因緣際會地在舞蹈世界中得到救贖。本以為跳脫了一般人的價值觀,「藝術家」這把保護傘應該可以護我一生,殊不知……治標沒治本,苦海裡浮沈。那是後話,在這裡不贅言。

寫這篇文已經是《一窩蜂》創作末期,音樂、舞台、技術、服裝都已就緒,就等著我把作品修磨仔細,跟觀眾見面了。下週我們要進劇場,但票房依然慘澹,是的,這是競爭的結果,政府的文創大餅畫得很大,商業性質的表演節目大增,自然是適者生存。我們拼著最後一波宣傳,希望不要亂了陣腳。我相信好東西是值得跟好朋友分享的。

MX2F2590  MX2F2632  

從我開始創作以來,我就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語彙。1999年以前,我憑直覺編舞,說穿了就是亂編。套一句林懷民老師說過話:「知道方法都不見得能編好舞,更何況不知道」。打從流浪舞蹈劇場的上一個作品《展翅》開始,我就確立了「台式舞蹈劇場」這個形式,將會是我未來努力的方向。原因無他,就是過去我把目標訂得太高,痴人說夢,幻想著一步登天!潛在意識裡,我面對的是西方的觀眾。直到這幾年,參與歌仔戲新調和台語音樂劇等跨領域的製作,我才開始省思,台灣觀眾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表演?大眾藝術的層次界分標準是什麼?什麼樣的形式比較容易吸引更多人願意進劇場看表演?

劇場永遠在神的注視下,在觀眾的面前,面對著歷史。這是法國陽光劇團創辦人亞莉安‧莫虛金(Ariane Mnouchkine)在《當下的藝術》這本書裡說的一句話。其實,不管現不現代,舞蹈本身就很抽象,甚至我們熟悉的古典芭蕾舞劇,如果不是在歷史的發展上,有啞劇的養分滋潤,我想我們還是看不懂......為什麼吉賽兒在這裡突然就發瘋了!各位親愛的朋友們,我想說的是,流浪的「台式舞蹈劇場」風格,想要接近的是我們自己的觀眾,是我們身邊那些不曾進過劇場,以為自己進了劇場就會睡著的朋友,或者是誤解了我們一輩子的家人。

MX2F2562  MX2F2625  

我想,我希望的不是他們能夠理解而已。我想透過一種大家能看得懂的形式,把表演藝術所帶給我們心靈的提升與衝擊,分享給更多人。要不,就算哪天流浪舞蹈劇場真的準備好,因緣具足地躍上國際舞台,回家來面對我們自己的親朋好友時,卻只看到一張張的微笑臉和無法理解我們到底在表現什麼的疑惑。對我來說......那是枉然。

我想說的是,「台式舞蹈劇場」不是我憑直覺所為的胡亂拼貼,而是我不斷思考、摸索、實驗出來,刻意選擇的結果。而且這一切都還正在發展的過程中。

我很高興大家能有緣同在一起觀賞這個演出,不夠成熟也是必然的結果,只因為藝術的生根發展,需要的不單單只有適當的土壤和養分,她還需要...時間。我跟舞者們說:「希望這次演出,能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裡感到驕傲」。謝謝大家今天願意來到現場支持我們,讓我們為台灣的表演藝術,一起加油!

 

 

濤濤 2012.06.27

於台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