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忠衡  (藝文費斯簿電子報第276期)

表演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值得人們耗費苦工,只為了舞台的幕啟、幕落?《黃翊與庫卡》從一出世就註定是命運奇特的作品,我和外國友人陳述是人與機械共舞時,第一時間他們總當新鮮事物哈哈一笑(而不像聽到演出貝多芬或莎士比亞時,那樣肅然起敬)。可是當表演結束,見到觀眾崇敬驚嘆的表情時,又覺得所有付出的代價,好像理由全都不言而喻。

表演的目的是什麼?也許只是想說一句話、傳達一個意念。或像花兒一樣,用生命力量盡情綻放,是一種不須說明的本能。不須要計算價值,就是能量的放射,一種正面的感染。它不是為了贏得競爭或宣揚國威,而是在完美呈現之後,透過投射與接收,造就雙方精神的圓滿。這就是為什麼表演之後,往往觀眾和表演者一樣興奮,一樣釋然。

從大前年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廣藝慧眼視英雄,為黃翊入手庫卡,到兩年多的期待,「十小時磨一分鐘」(其實可能遠遠更久)的細活,紐約擴充版《黃翊與庫卡》終於首演成功!創意、精緻和藝術性,折服所有觀眾。我預見它將成為台灣表演史經典作之一。一方面覺得與有榮焉,一方面更感受上述過程帶來的幸福。同樣的藝海淘金任務,在新的一年將加倍積極。在此向大家拜個早年,豐收從不徜來,春風既至,又是播種的時刻了!

 

 

更多資訊
--廣藝基金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