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史蒂芬史匹柏拍了一部科幻片《AI人工智慧》,由當時十分可愛的小童星海利喬奧斯蒙飾演一個被植入「愛」的兒童機器人,好用來撫慰工程師妻子的喪子之痛;當然對妻子而言,親生孩子是無法被取代的,小機器人也能逃被遺棄的命運,但已經被植入「愛」小機器人仍舊繼續執行著「愛」的程式,一心一意的希望找到變成「人」的方法,好獲得母親對她的愛,在機械與人類的世界中展開變「人」的冒險旅程。

 P1080719  

究竟未來的科技是否會發展到如電影般的程度,生存於當下的我們無法妄加臆測,但持續的賦予無機體更多有機體的精神表象,是科學家與藝術家一直樂此不疲的共同興趣。這次由在地實驗媒體劇場所策劃的【機械操偶《蕭賀文》計畫】,則探討著舞者、人偶與記憶之間的關係,這次的計畫中設計了一個精緻的人偶,由上百隻懸絲吊著,能夠做出無數仿自人類舞者的肢體動作。製作團隊則在人偶中輸入了台灣資深舞者蕭賀文的舞蹈肢體動作,讓人偶與蕭賀文一同共舞,透過「複製」、「操控」與「模擬」的過程,思考著一個具有記憶能力的數位偶,與一個現實世界中的舞者,蕭賀文與偶之間是否會產生數位化的基因演化關係?以現有的技術,如果你希望看到人偶跳得像蔡依琳一樣精彩,那勸你還是打消這個念頭,但機器與舞者間彼此的肢體互動與對應,以及透過光線與舞台轉換的過程,還是有值得細細品味與思考的氛圍;除了人與偶之間的舞蹈互動,製作團隊在本次的演出中,也運用的大量的投射影像來增強視覺感官的感受,並利用鏡像折射達到3D的投影效果,這部分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04《蕭賀文》演出劇照_在地實驗媒體劇場提供    

 

當Apple不斷地增強siri對話功能,初音未來成功的發片、開演唱會、聚集上萬粉絲,許多電影,如《機械公敵》、《駭客任務》,都在討論著當科技已經超越了人類賦予它的功能性,而發展出自主判斷意識時,兩者間相互關係等議題,也進入了長久以來人類關於肉體、靈魂、意識等層次的哲學思考;每天面對電腦的我們,是否也希望它有一天能出現自主意識,像個一樣個跟我們對話、陪我們判斷,和我們一同思考? 雖然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倘若有天所有的硬體技術已經可以成功地創作出一個人,我們是否也願意在軟體部分,給予它真正的人性、記憶、靈魂?

 _MG_8037  IMG_5169    林義傑1

12/24(一)~1/4(五) 數位裝置藝術展在廣藝廳前廳同步策展中,包含林義傑《萬花筒》、王仲堃《be Tube》、葉廷皓《大宇宙意識》、賴火旺《焦油博士和羽毛教授的實驗室》、李柏廷《桌上的城市幻象》,歡迎你一同來探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