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州宣傳照.JPG 

「我太喜歡拍紀錄片這件事了,我喜歡觀看故事、喜歡記錄真實的事物。十多年來,透過鏡頭看過這麼多人和事,終究不出一個解釋:死制度與活人之間的拉扯。拍片,是透過影像提出議題,這些議題和人物也回過頭來,越過攝影機,在真實生活中影響了我。」

楊力州自己就是陳錫煌布袋戲的忠實粉絲,喜歡他們表演創新的手法,中西方文化的撞擊與交流,更喜歡團員之間直接不造作的相處模式,他們自然、真誠、坦白且精采的生命經歷,絕對不輸給舞台上一齣又一齣的戲碼。於是,決心要紀錄這一連串跨越世代、文化的動人故事。

楊力州出身藝術世家,父親是台灣藝術家楊敏郎,從小就愛畫畫,也以為未來也會成為藝術家。但他看到父親身為藝術家,處在台灣不佳藝術環境中的擔憂,於是他做了人生的第一個選擇,捨棄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精緻藝術的教學系統,而選擇進入輔大應用美術學系,接觸設計、影像等其他領域。也因此,開闊了他的創作路徑,開始了他的紀錄片生涯。

楊力州老是說「我很幸運」,在苦哈哈的紀錄片界,他奇蹟似地不虞匱乏,就算仍不免得兼拍商業廣告片貼補,終究沒像許多熱血青年「賣雞排去了」。他為眾多還對紀錄片有夢的同行組了工會,要給大家像樣的職業尊嚴。「至少,以後年輕人跟爸媽說要去拍紀錄片時,可以跟大人保證:我能養活自己。」

楊力州的作品一向充滿爭議,從第一部紀錄片《畢業紀念冊》,到2006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奇蹟的夏天》,到被質疑消費弱勢原住民的《水蜜桃阿嬤》,他的作品一方面擺脫紀錄片沉悶嚴肅的刻板印象,以感性與趣味的手法,讓觀眾覺得精采好看;另一方面,又勇於挖掘人們不敢逼視的赤裸情感與種種荒謬矛盾的社會制度,使得他的作品也帶著凌厲的批判性。

這次,楊力州以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為主題的紀錄片《紅盒子》計畫,打敗來自亞洲十多國四十多位導演,贏得由日本NHK、韓國KBS、新加坡國營電視台合辦的Asian Pitch影像贊助計畫,《紅盒子》今年八月在NHK電視台播映,陳錫煌的故事與台灣布袋戲之美因著這部影片,登上了國際舞台。

楊力州用獨特的眼光,關懷著已然弱勢的傳統常民文化,看著陳錫煌老師傅的劇團在世界巡迴演出得到的讚揚與榮耀,卻也不得不凝重地提出美麗的台灣傳統藝術文化,將由誰來繼承的疑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