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看劇
不將目光專注於舞台上
而改以耳朵
聆聽劇中的配樂與聲音

漂流計畫

王榆鈞,對劇場熟悉的人肯定對這名字不陌生。以音樂創作,長期參與劇場、舞蹈、影像等各領域跨界合作。除此之外,延伸為劇場創作之配樂,將其概念擴大,遂成了一段音樂生命故事,透過專輯緩緩道出,逐漸得到關注。於是,有人因為看了戲,有人則聽見音樂,還有人深受以詩入歌,帶有劇場、文學氣息的旋律吸引。不同的出發點,卻因為認識了榆鈞的創作而彼此相互交會。

他收集自己生活片段、充斥於日常生活的聲音寫成歌,成為專輯《頹圮花園》。找來管樂、弦樂、手風琴和鼓等樂手加入,一夥人於創作過程裡相互撞擊,使得音樂旅途上之風景更加豐富完整。

從專輯凝視生命本質、思考土地之概念發展出的「漂流計畫」,將曲目〈故鄉的小花〉製作成音樂盒。這只看似平凡的音樂盒,即開始傳遞至各領域藝術家與創作者的手中,藝術家把從簡單音符裡獲得之靈感,以不同形式再行創作,呈現他們對旋律的感受。有趣的是,音樂盒因無外盒裝載,因此,放置於不同物品之上轉動時,產生的聲音便隨著物品材質、狀態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每位創作者在選擇如何去聆聽這個音樂盒的時候,無形中即與音樂盒內的旋律開始對話;我們也能透過其為此計畫發行的《漂流週報》,看到榆鈞與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相互回應:鴻鴻以詩、周書毅透過舞蹈、Yannick運用實驗電子聲響、吳耿禎以擅長的剪紙藝術……竟是如此單純的動作與聆聽,一場創作對話於是展開。而音樂盒在每個人手中流轉、傳送時每個經過的片刻,更串起了人與人之間的關連。

漂流計畫

「漂流計畫」中的項目之一「漂流計畫音樂會」,可視為整體計畫之大集合。演出開始前,走進Live House,這樣的場合中前所未有拿到了節目單,預告著演出曲目之外,同時也宣告了此音樂會的獨特性格;王榆鈞與時間樂隊在表演中,再次回應藝術創作者聽完音樂盒後,內心體會的展現。樂曲的編織與組成,王榆鈞與時間樂隊以此訴說著「漂流計畫」得到之回饋。

漂流計畫

漂流計畫

榆鈞曾在訪談中提到:希望自己的音樂能夠傳遞飽滿的生命力,「我可能不認識你、和你沒有直接接觸,可是你聽到我的音樂,在那個瞬間,我可能就給了你一個擁抱、一個希望」,亦像是專輯文案所寫:「音樂像是鏡頭的帶領,從實像的描寫到特寫內在思緒、記憶的蒙太奇。而歌聲像是嚮導,領著聽的人在裡面漫步」。藉著音樂,我們走進榆鈞的花園,得到重生;因為一只音樂盒啟發的創作,開啟的對話,連結著你我之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