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歡迎,熱烈歡迎!一群鄉下老師熱情迎接教育部特派員的來到,個個臉上堆滿了笑,心裡卻七上八下噗通跳──一切都是因為那個曝不了光的「驢得水」。

時間是民國31年,地點是荒僻的山村小學,狀況是缺水,也沒錢。無水可用,於是養了一頭驢子來挑水;缺錢養驢,那麼就把這頭驢謊報成新聘的英文老師來領薪水。乍看是個兩全其美的聰明辦法,哪知道會天翻地覆一路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有大陸小劇場神劇之稱的《驢得水》   

這是至樂匯舞台劇、哲騰文化和斯立戲劇工作室聯手出品的《驢得水》。令人費解的是,這故事不僅設定的年份古早,又盡是一些遠在天邊的鄉民瑣事,怎會切切打中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現代都會觀眾,讓大家神來神去的讚不停──他們這樣形容《驢得水》:神本子、神台詞、神乎其神、借古諷今的史上最神話劇……

曾聽人說,北京的小劇場票房有這麼一個特色:演後的口碑往往比演前的宣傳更給力。《驢得水》絕對是個好例子,從首演時觀眾稀稀落落,到後來的瘋狂加演、一票難求,整個過程被大陸媒體稱為是「史上最神『驢』之『得水』效應」。北京市戲劇家協會(北京劇協)甚至特地召開了一場專題研討會,聚焦關注這匹單靠口碑在低迷市場中狂奔而出的「黑驢」。

《驢得水》   

一齣戲如果可以讓觀眾笑到含淚揪心的話,那究竟應該算是喜劇還是悲劇?雖被稱為荒誕派喜劇,《驢得水》故事裡描繪的那一群人,讓人頻頻聯想起亞里斯多德提出的某種悲劇人物典型:1、善良,2、因為善良所以犯錯,3、因為善良使得錯誤越犯越嚴重。

一頭無辜的驢子,加上一夥因為善良所以連連犯錯的好人,引爆了一連串無止境的鬧劇,這便是讓觀眾一邊爆笑、一邊直面世態炎涼的《驢得水》。對於這款喜悲交摻的綜合風味,評論者體驗過後大讚:肥瘦相間、不甜不膩、辛辣有度、味道剛剛好!

《驢得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