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動漫的同仁,一定不會忘記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的經典作品「攻殼機動隊」,故事中講述的背景就是一個科技已可將人體的大部分替換為生化軀體,且透過埋藏在大腦中的線路,人類意識可以進入數位網路在未來世界。在那個世界中,人、生化人、肉體、靈魂之間的界線,開始逐漸模糊…

 IMG_0614  

12/27(四)在廣藝廳演出的【機械操偶《蕭賀文》計畫】的靈感就是來自於這部經典漫畫,透過視覺影像,再加上懸絲偶「黃安妮」和台灣資深舞者蕭賀文的共舞,從真實的面相,開啟了對於硬體、軟體;肉體、靈魂;科技、藝術之間的探索。

 IMG_1474  IMG_1134  

IMG_0783  IMG_1486    

演出結束後,所有的製作團隊也與在場的廣達同仁,分享這次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的創作概念。整個創作的靈魂人物,也就是這次「黃安妮」的製作者檢操偶師施叡凝,其實背景也和大多數的廣達同仁相同,過去也是個電腦工程師,有著工程師木訥性格的施叡凝,也已經說不清他究竟為何從科技業轉身投入這個也是不見天日的藝術產業,然而透過他細細地分享如何設計、製作、以及如何經過運算來操控懸絲偶「黃安妮」,還有中間在程式轉換上遭遇到那些問題,都讓在場也多是工程師的同仁,感到濃厚的興趣;另一個靈魂人物-舞蹈家蕭賀文,也分享著在這計畫三年來,如何與人偶、工程師、影像師、音樂師一起合作,和探索這個關於硬體與軟體、肉體與靈魂之間關係的作品,也開啟了藝術與科技深沉對話的新領域。

 

蕭賀文3   蕭賀文2    

科技與藝術之間究竟還有多少可能,這個答案永遠沒有定論,這兩者都存在的無限的想像與發展空間,過程中也充滿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哲學議題,就如同上周的廣藝新鮮事最後提到的,倘若有天所有的硬體技術已經可以成功地創作出一個人,我們是否也願意在軟體部分,給予它真正的人性、記憶、靈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藝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